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陵文典黄帝研究卷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黄帝与陕北黄土高原

张岂之

                                   
  人们常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其实这还是一种笼统的说法。更确切地说,陕北黄土高原才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出生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族主要活动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逝世后安葬于今黄陵县桥山。此后,历代缅怀先祖创业之功,多到黄帝陵进行祭奠。因此,我在今天论述陕北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时,就以黄帝为中心谈几点看法。
  黄帝出生于陕北黄土高原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优美动听的远古传说,而每个民族的远古传说又都具有一种浓厚的神奇色彩。尽管由于活动地域、生存环境、风俗习尚方面的不同而使得他们的远古传说在具体内容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但是,世界各民族的远古传说都具有以“神格”为中心的特性,换言之,它昭示给后人的都是一种神人交织的画面。中国远古传说中的黄帝也是如此。
  据《大戴礼》记载:“宰我问于孔子曰:‘予闻荣伊曰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耶?何以至三百年?’孔子曰:‘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生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也。’”又据《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尸子》云:“子贡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已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计而耦,不约而成,此之谓四面。”由上述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内容,不难看出黄帝曾经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过的人。综观《国语》《史记》《帝王世纪》《通鉴外纪》等史书,都可证实黄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
  随着岁月的推移,黄帝部族日益壮大,发展成为活动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族,黄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以至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就采用各种方法予以美化,使他成为一位超乎凡人的神。几千年来,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黄帝,正是历史上真正的黄帝与传说神话中的黄帝。
  今天我们就必须透过传说神话的现象,考查历史上真正的黄帝。
  我国历史记载最早论及黄帝出生的是《国语·晋语》。该篇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此外,《帝王世纪》《轩辕黄帝传》《路史》等书云,有蟜氏女附宝感大电生黄帝于寿丘。这种说法虽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却反映了一个重要史实:黄帝出生在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
  关于黄帝的出生地,迄今尚无定论。综括诸家之言,主要有山东寿丘说和甘肃天水说。《史记·五帝本纪》索隐引皇甫谧谓:“黄帝生于寿丘”,《通鉴外纪》《轩辕黄帝传》《路史·前纪七》均主其说。其实这种说法势难成立。第一,黄帝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当时山东是夷人的主要活动地区,作为姬姓少典族后裔的黄帝怎能出生于夷人的主要活动地区?第二,从考古发现看,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北方人主要居住在黄河支流的二级台地上,而山东处于黄河下游,在那洪水浩荡的年代里,下游两岸怎能有人类居住呢?在山东黄河干流两岸很少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也可说明这一点。第三,从历史上看,在周成王以前,没有迹象表明姬姓势力已发展到山东境内。
  在山东寿丘说之外,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渭水注》条云:“黄帝生于天水。”这是一条孤证,遍阅有关文献,没有其他材料能证实郦道元的天水说。
  那么,黄帝究竟生于何地呢?我们提出黄帝出生于黄土高原说,并因土色黄而称黄帝,以供进一步探讨。
  黄帝族主要活动于陕北黄土高原
  陕北黄土高原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北有横山、白于山,西有子午岭,东南有黄龙山,形成一马蹄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古土壤分析表明,第四纪中、晚更新世时期,各地的气候较现在湿润,如果在石器时代,陕北高原的自然环境像今天的丘陵沟壑,秃岭疲僻,风沙出没,则远古时期的人,实难生存。
  据考古发现,在无定河上游柳河的大沟湾,无定河中游的横山、米脂、绥德以及榆林的油房头、鱼和堡,神木的永兴堡,吴堡的宋家川和黄陵县都有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存。尤其是桥山及其周围,仰韶文化极为丰富,这都说明黄陵地区在黄帝时期及其以前就有人类居住。
  少典族原居住在陕甘交界处,与有蟜氏互通婚姻,生下黄帝和炎帝。黄帝居姬水,以后就姓姬;炎帝居姜水,以后就姓姜。他们中有许多部落顺着河流移动,发展到黄河中游,后来称华夏族。
  黄帝逝世后安葬于陕北黄土高原
  《史记·五帝本纪》虽有“黄帝崩,葬桥山”的记载。但却未指明桥山的方位和隶属郡县,给后世留下一个难题;又因为人们为了纪念黄帝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或立主、建庙、置园而祭,或起土为陵而祀,使得问题复杂化;还因为陵庙所在地郡县疆域变迁和记载失误,所以从汉代以后,关于黄帝陵庙的所在地就产生了不同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史地学家也难以道其详。
  概括而言,历来关于黄帝陵庙所在地有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河南说。我主张陕西黄陵县桥山说,对于陕西安定说也予以支持,使上述矛盾共存,待进一步求得共识。对于甘肃说,则尊重清乾隆《正宁县志》提出的:桥山在县东70里,黄帝陵在桥山之说。对于河北说,则确认其有庙无陵。对于山东说和河南说,则认为是附会黄帝传说神话所致,且产生时代较晚,论据似有不足。
  后人祭黄帝陵于桥山
  黄帝崩,葬桥山,表示了人们对黄帝的悼念。此后人们对黄帝陵祭奠,应在情理之中,但是,早期的史料缺乏,只能从战国时讲起。
  近几年来,有人提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致祭“黄帝祠”。我们遍阅有关史籍,查无实据。假若这种说法出于文艺作品,原无可无不可,而出于史,则是我们要予以澄清并坚决反对之事。其实《史记》《汉书》等史籍尚有一些线索,如秦灵公三年(前422),曾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秦末农民起义时,刘邦立为沛公时,曾“祠黄帝”。汉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曾到桥山黄帝陵进行祭祀。今黄帝陵庙柏、祈仙台,传说都与汉武帝有关。此后的祭祀或续或断,兹不赘述。
  1369年,朱元璋即位,建都南京,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史称明太祖。明太祖在大兴百神之祀的计划中,根据经典所载,考黄帝陵在桥山,于是遣中书管勾甘,赴黄帝陵致祭。这次留下的祭文,成为后世所见祭黄陵最早之作。此后,直到当今,祭祀活动连绵不断。
  关于炎帝
  前面以黄帝为中心,谈了我的几点看法,但在阐述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时,人们会自然联系到中国远古传说时期的另一位部落首领炎帝。据说宝鸡市很重视炎帝的研究,我觉得重视是有理由的。因为炎帝部落就发祥在宝鸡,陕西的史志工作者对此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我们要知道,关于炎帝的记载和传说,还要比黄帝来得零乱、矛盾,人们的看法更为分歧。
  在我国的正史中,没有给炎帝立纪或传,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也只是有所提及。
  《易·系辞》所载是炎帝最早的一条资料,《国语·晋语》《管子·轻重》《庄子·盗跖》《吕氏春秋·爱类》《商君书·画策》等书,乃至汉代蔡邕、王充、扬雄、桓谭的著作中也只是有所提及。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是晋人关于炎帝记载的综合记述,内容较为详细一些。此外,散布在民间的传说、神话,以陕西宝鸡和湖南酃(líng)县为两个中心,遍于江河上下,祖国大地。
  从我国远古传说的记载来看,在原始社会后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曾活动于陕西黄土高原的渭水流域。炎帝神农氏是姜姓部落的首领,生于姜水。据《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姜姓也”,长于“姜水”。姜水在何地?《水经·渭水注》云:“岐水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一统志》亦云:“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凤翔府志》《宝鸡县志》还记载着炎帝生于蒙峪,长于姜水,沐浴于九龙泉。今宝鸡市区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和九龙泉。这一带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密集,又有后人怀念炎帝而建的“神农祠”。从以上资料看,我认为炎帝诞生、成长于宝鸡说是可以成立的。
  关于《帝王世纪》所载,炎帝“都于陈”,学术界的看法颇有公歧,有人主张陈即陕西宝鸡的陈仓,有人主张陈即今河南淮阳县,二说似乎说服力还不够,有待于深化研究。
  关于炎帝的葬地,有人提出宝鸡说。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湖南酃县的炎帝陵。炎帝安葬的记载,最早也见于《帝王世纪》“葬长沙”。酃县炎帝陵自宋代就受到人们的重视,曾保存有宋淳熙十四年罗泌题《炎陵碑》。炎帝陵保存最早的祭文碑与黄帝陵同样,都是明洪武四年之作,而且内容相同,大约一字不差,就是派遣的官员姓名不同,这究竟是为什么?人们还没有过解释。这里再讲一点,据新华社记者报道,1990年11月19日湖南省酃县炎帝陵复建工程历时四年,已基本完工,我们陕西黄帝陵的建设也跟了上来。可以预料,未来对黄帝和炎帝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黄帝时代的文明
  《周书》《世本》记载,“黄帝穿井”,《周易·系辞》说黄帝“刳木为舟,剡木为辑”,又说“黄帝作车,引重致运”,《世本补注》说“镜肇始于轩辕”。这些记载把井、车、船和铜镜归于黄帝时代的发明,是值得注意的。黄帝时代发明井、舟、车、铜镜等器物,是完全可能的。
  还要提到,文字的发明是黄帝时代的重大进步。战国、秦汉人的著作一致认为文字是仓颉发明的,见于《世本·作篇》《韩非子·五蠹》《荀子·解蔽》《吕氏春秋·君守》《淮南子·本经》《史记》《汉书》《春秋纬·元命苞》《说文序》等。《说文序》说仓颉受到鸟爪兽蹄印迹的启发而发明了文字。《韩非子·五蠹》说:“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依照这些原则,仓颉所造的文字主要应该是象形文字,也有会意字。
  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的出生地据说就是现在陕西白水县史官村。
  应当提到,陶文的出土为黄帝时代已有了文字提供了佐证。陈全方著《周原与周文化》中有一份《我国历年出土西周以前陶文简目表》。根据这份简目表,我们又作了统计,认为已发现有前2000年以前的陶文出土地点,全国共有16处,而陕西则是陶文出土地点最多的省份。于省吾先生说,陶文“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既然如此,我们说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已经有了文字,而最早发明文字的地区可能就是陕西,这在考古学上有一定的依据。
  与文字相关的甲子和历法,传说也是黄帝时期的发明。《世本·作篇》说,黄帝之臣容成发明甲子,黄帝之臣大挠发明历法。当时农业已是重要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要掌握时序,依据已有的季节知识制定历法是有可能的。
  总之黄帝时代是中国文明的开端,称轩辕黄帝为“人文初祖”是非常贴切的。
  关于黄帝和炎帝,许多地方都有传说,这是很自然的。笔者虽然认为黄帝出生于陕北黄土高原,炎帝长于今宝鸡,但他们的活动地域并不限于一地,在黄河中游一带也有他们的足踪,因而有些地方有关于他们的传说和记载。
  今天研究黄帝和炎帝,并不限于他们本身,而是要研究由他们开端的中国文明。中国文明有悠久历史,有强大的创造力,世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黄帝的创业精神也是我们需要加以继承和发扬的。
  选自《炎黄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年
  

黄陵文典 黄帝研究卷/《黄陵文典》编纂委员会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03

您是第 位访客!